永嘉四灵

“四灵诗人”是指南宋后期生长在浙江永嘉的四个诗人: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赵师秀,号灵秀;翁卷,字灵舒。因为这四个诗人的字、号中都有一个“灵”字,所以称为“四灵”,也称“永嘉四灵”。以他们为代表的诗作形成中国南宋中叶的诗歌流派,代表南宋后期诗歌创作上的一种倾向。

徐照

人物成就

徐照是“永嘉四灵”之一,其诗宗姚合、贾岛,题材狭窄,刻意炼字炼句。他在《山中寄翁卷》中写道:“吟有好怀忘瘦苦”,可见苦吟情状。据叶适说,他是“四灵”中首先反对江西派而提倡晚唐诗的诗人。徐照有《促促词》,通过农民与小吏的劳逸悲欢对比来揭露社会不平,有张籍、王建乐府诗意味,被不少选本选录。但他主要写近体诗,五律尤多,如《宿翁灵舒幽居期赵紫芝不至》:“江城过一宿,秋气入霄浓。蛩响移砧石,萤光出瓦松。月迟将近晓,角尽即闻钟。人起行庭际,思君恨几重!”中间两联,刻意锤炼,很能体现其诗的基本风格。

徐照一生有三种爱好:嗜苦茗、游山水、喜吟咏。死后朋友出钱为他安葬,叶适为他作《徐道晖墓志铭》。所著《芳兰轩集》1卷,有《永嘉诗人祠堂丛刻》本。读画斋刊本《南宋群贤小集》收徐照诗较为完备。

主要作品

【舟上

小船停桨逐潮还,四五人家住一湾。

贪看晓光侵月色,不知云气失前山。

【分题得渔村晚照】

渔师得鱼绕溪卖,小船横系柴门外。

出门老妪唤鸡犬,收敛蓑衣屋头晒。

卖鱼得酒又得钱,归来醉倒地上眠。

小儿啾啾问煮米,白鸥飞去芦花烟。

促促词

促促复促促,东家欢欲歌,西家悲欲哭。

丈夫力耕长忍饥,老妇勤织长无衣。

东家铺兵不出户,父为节级儿抄簿。

一年两度请官衣,每月请米一石五。

小儿作军送文字,一旬一轮怨辛苦。

查看更多>>

徐玑

人物简介

徐玑(1162~1214)字致中,又字文渊,号灵渊,浙江温州永嘉松台里人。祖籍福建晋江安海徐状元巷人,唐状元徐晦之裔。“皇考潮州太守定, 始为温州永嘉人”。福建晋江徐定第三子,受父“致仕恩”得职,浮沉州县, 为官清正,守法不阿,为民办过有益之事。建安主簿任内,安抚麻溪峒民,“罪止三人”;监造贡茶,拒绝额外之取,移永州司理,兵官大执平民为赋,徐玑—一查明,予以释放。为龙溪县丞,乡里豪富强占坡塘,他经过调查,恢复旧观,后调武当今,拟去官从叶适游,未及而牢。“诗与徐照如出一手,盖四灵同一机轴,而二人才分尤相近”(纪昀《四库全书总目录》)有《二激亭诗集》。 亦喜书法,“无一食去纸笔;暮年,书稍近《兰亭》”(叶适《徐文渊墓志铭》)后改长泰令,未至官即去世。 

家族背景

徐玑其父徐定,福建泉州晋江安海徐厝徐状元人,官居潮州太守,举家由晋江迁居永嘉,住松台里。与徐玑同列“永嘉四灵”的翁卷有一首《晚秋送徐玑赴龙溪丞因过泉南旧里》 诗曰:“卷中风雅句,名匠亦难如。远邑亲微禄,他乡过旧庐。程途多见菊,行李半担书。未信文明代,无人荐子虚。”诗题中的“泉南旧里”和诗中的“旧庐”,点明徐玑的故里就在泉州(泉南),而徐玑在赴任龙溪县丞时曾回过晋江徐状元巷旧居。

徐玑还著有《泉山集》,泉山即泉州郡北之清源山,可见徐玑虽身寄于外,仍不忘祖籍。生平徐玑因父亲“致仕恩”而得职。他沉浮于州县,为官清正,守法不阿,为百姓办过不少有益之事。在建安(今福建建瓯)主簿任内,安抚麻溪峒民,“罪止三人”;监造贡茶,拒绝额外之取。移永州(今属湖南)司理参军,当地官兵大抓平民催取赋税,徐玑一一查明,予以释放。

为龙溪(今福建漳州)县丞,乡里豪富强占陂塘,他经过调查,恢复旧观。后调武当(今湖北郧县东)令,改长泰令,拟去官从叶适游,未及而卒/《永嘉四灵诗》收徐玑诗二卷,仅存一卷;又有《二薇亭集》,存诗164首。另据清朝四库全书所记,徐玑有《泉山集》,当时已佚。徐玑也喜欢书法,“无一食去纸笔,暮年书稍近《兰亭》。” 

永嘉四灵

南宋诗坛上,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翁卷(字灵舒)和赵师秀(号灵秀),合称“永嘉四灵”。其中翁卷是温州乐清县人,其他三人是温州永嘉县人。温州古称永嘉郡,宋代永嘉县又是温州州治,四位诗人的字号中都带有“灵”字,而且彼此旨趣相投,创作主张一致,诗风相近,自成一派,故世称“永嘉四灵”。

“四灵”之说,《礼记》曰:“麟、凤、龟、龙,谓之四灵。”《三辅黄图》曰:“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主。”四位诗人合称“四灵”,盖巧借其名而美其事也。

文学创作

徐玑和他的三位同乡好友——字灵晖的徐照,字灵舒的翁卷,号灵秀的赵师秀——并称“四灵”,开创了所谓“江湖派”。“四灵”学贾岛、姚合,标榜野逸清瘦的作风,题材窄,诗境浅,甚至流于琐屑,徐玑自不例外。五律可诵者如《黄碧》:“黄碧平沙岸,陂塘柳色春。水清知酒好,山瘦识民贫。鸡犬田家静。桑麻岁事新。相逢行路客。半是永嘉人。”七绝可诵者如《新凉》:“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徐玑著有《泉山集》,已佚。其《二薇亭诗》1卷,有《敬乡楼丛书》本,亦收入读画斋刊本《南宋群贤小集》中。 

代表诗作

泊舟呈灵晖】

泊舟风又起,击缆野桐林。月在楚天碧,春来湘水深。

官贫思近阕,地远动愁心。所喜同舟者,清赢亦好吟。

春日游张提举园池

西野芳菲路,春风正可寻。山城依曲渚,古渡入修林。

长日多飞絮,游人爱绿阴。晚来歌吹起,惟觉画堂深。

【新凉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查看更多>>

翁卷

人物简介

翁卷(?—?),南宋诗人,字续古,一字灵舒。永嘉(今为浙江省温州乐清市柳市镇,方斗岩村)人,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并称为“永嘉四灵”,其中翁卷最年长。 由于一生仅参加过一次科举考试,未果,所以一生都为布衣。

创作成就

翁卷以其诗歌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一席之地,给后人留下一份难得的精神文化遗产,也为他自己在那个多事之秋的南宋获得了一丝丝生存的精神慰藉。

生平

翁卷的生卒时间,有关资料均无记载,乐清人。康熙《温州府志》记载:“翁卷,一字灵舒,乐清柳川人。诗名《西岩集》,一名《苇碧轩集》。” 翁卷有两个弟弟,翁卷是老大,二弟叫永年,很多人认为永年是长兄。翁卷的三弟叫翁仿,可能早年夭折。翁卷有两个儿子,分别叫翁井和翁隽。

翁卷考功名只参加了一次就放弃了,所以,他一生为了生存也为了诗歌游走四方,在温州市郊、江西、福建、湖南及江淮等地生活过。翁卷在江西抚州也住过一段时间。赵汝的《南宋群贤小集》中,有一首诗《翁灵舒客临川经从访之不遇闻过村居》。诗人翁卷隐居在一个深山村里,在那里搭了三四间小茅屋,种了些高粱和树木,安心自闲地写诗。六十岁左右去世。

风格

翁卷等“永嘉四灵”专攻五律。其诗多咏景物,写野逸之趣,追求一种平淡简远的情调。注重字句的锤炼和对偶声韵。如:“轻烟分近郭,积雪盖遥山。”(《冬日登富览亭》)。“一阶春草生,几片落花轻。”(《春日》)“梅花分地落,井气隔帘生(《晓对》)”等等都是真切浑朴的秀句,为人传诵。他的山水诗,既继承了晚唐细腻精致的风格,又蕴含有宋诗理性化特点,

如《野望》:

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又如《山雨》:

一夜满林霜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翁卷的诗多采取白描的手法,诗风显得较为平易,简约中有一份清淡的韵味,“贵精不求多,得意不恋事”正是他的创作原则。

翁卷不仅擅长写山水诗,由于他生活在社会下层,熟悉民情风俗,因此他也创作出了一些反映和关注现实、同情民生疾苦、揭露社会不合理现象的诗作。他的《东阳路旁蚕妇》诗,虽短短七言,却把蚕妇的辛苦生活和她所承受的经济压力写得入木三分:“两鬓樵风一面尘,采桑桑上露沾身。相逢却道空辛苦,抽得丝来还别人”。他的诗歌可以联想到白居易的《卖炭翁》,蚕妇和卖炭翁塑造的都是古代社会真正的劳动人民。 

翁卷写诗,有很大程度作为其自己陶冶性情的工具,他的很多作品主要是抒发个人的感受。 例如:“兴兵又罢兵,策士耻无名。闲见秋风起,犹生万里情。”是他对宋小朝廷偏

安江左,抱残守缺,不图恢复大业而深感失望后写出的诗,写出了他在“罢兵”的妥协政策下,不能建立功业、报国无门的无奈。

人物评价

翁卷生活的时代,正是风靡一世的江西诗派已渐趋末流之时。江西诗派那种“以资书以为诗”、拼凑故典和生硬拗捩的作风,正是温州翁卷等四位诗人所深为不满的。因此,他们从晚唐诗家入手,刻意求新,走贾岛、姚合的“苦吟”之路,下工夫“因狭出奇”。

南宋台州黄岩的戴复古对翁卷充满了仰慕之意。这位诗人喜欢翁卷的诗,但一直无缘见面。翁卷的一生,为了诗歌和生存游走四方,因此,在温州、江西、福建、湖南及江淮等地也都有戴复古追寻的足迹,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他竟然在湖南与翁卷陌路相逢。 他写的《湘中遇翁灵舒》:“天台山与雁荡邻,只隔中间一片云。一片云边不相识,三千里外却逢君”。把相见恨晚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刘克庄批评“四灵”说:“永嘉诗人极力驰骤,才望见贾岛、姚合之藩而已”(《瓜圃集序》),而对翁卷却另有评价,他在《赠翁卷》中说:“非止擅唐风,尤于选体工。有时千载事,只在一联中。”今存翁卷集中只有极少数古体诗,《乡村四月》一首更为人所熟知:“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颇有清新淡远的意趣。

翁卷写的山水田园诗,虽只有寥寥数笔,却有传神之功。翁卷有很多诗歌,可以绘成画轴的,如同中国传统的山水之画,不仅有写意,而且有留白之妙。

后世纪念

纪念馆

翁卷纪念馆的馆址据说是宋代翁姓祠堂旧址,历经岁月沧桑,原貌早已荡然无存,仅有一方题着“联桂流芳”恭贺翁氏昆仲高中的大匾。1999年,翁卷纪念馆落成,位于埭头村的村口,是一座传统民居风格的木结构建筑物。一进纪念馆,那块留传下来的大匾便呈现在眼前,馆内有四排圆柱,每排五根,支撑着整个柱梁,馆后有一片茂密如云的竹林,馆前小桥流水,不远处的溪边伫立着数棵参天的古枫香和银杏。翁卷纪念馆比较简朴,很符合翁卷做为一个布衣诗人的身份。纪念馆周边的风景优美,也很符合翁卷诗歌的风格。

墓葬

乐清埭头的翁氏宗族,每到清明,或族祭,都要到祖先的墓前烧香叩头。翁卷二弟永年的墓在埭头。埭头翁卷的后裔们说,已找到翁卷的墓,说在其二弟永年墓的隔溪对面山脚。但那仅是一堆隆起的黄土,上面长满了青草。由于没有找到墓碑,所以无法断定这是翁卷之墓。


查看更多>>

赵师秀

生平简介

赵师秀,宋太祖八世孙。光宗绍熙元年(1190)进士,与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翁卷(字灵舒)并称“永嘉四灵”,人称“鬼才”,开创了“江湖诗派”一代诗风。宁宗庆元元年(1195)任上元主簿,后为筠州(今江西高安)推官。仕途不佳,自言“官是三年满,身无一事忙”。晚年宦游,寓居钱塘(今浙江杭州),逝于临安,葬于西湖。 

作品评价

赵师秀

是“永嘉四灵”中较出色的诗人。诗学姚合、贾岛,尊姚、贾为“二妙”。所编《二妙集》选姚诗121首、贾诗 81首。绝大部分是五言诗。又编《众妙集》,从沈佺期起,共76家,排除杜甫,而选刘长卿诗却多达23首,编选宗旨与《二妙集》相似,大约是对《二妙集》的补充。作诗尚白描,反对江西诗派的“资书以为诗”。然而他自己在写诗实践中,对姚、贾诗及与姚、贾风格近似的诗,往往或袭其命意、或套用其句法。如姚合《送宗慎言》“驿路多连水,州城半在云。”赵诗《薛氏瓜庐》则有“野水多于地,春山半是云。”即是一例(《诗人玉屑》卷十九引黄昇语)。他比较擅长五律,中间两联描写景物,偶有警句,如《桐柏观》中的“瀑近春风湿,松多晓日青”之类。然而通体完整者不多。自称“一篇幸止有四十字,更增一字,吾末如之何矣!”(刘克庄《野谷集序》引)可见枯窘之状。七绝《约客》写道:“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明净自然,被不少选本选录。

有《赵师秀集》2卷,别本《天乐堂集》1卷,已佚。其《清苑斋集》1卷,有《南宋群贤小集》,《永嘉诗人祠堂丛刻》。 

代表作

【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数日

数日秋风欺病夫,尽吹黄叶下庭芜。

林疏放得遥山出,又被云遮一半无。

【庵西

数里庵西路,东风去更吹。稻寒生叶细,松老作花迟。

小憩嫌无侣,曾游忆有诗。新萤光尚小,未暗出空池。

【岩居僧

开扉在石层,尽日少人登。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

茗煎冰下水,香炷佛前灯。吾亦逃名者,何因似此僧。

永嘉四灵

“永嘉四灵”是南宋后期诗坛的一个文学流派。因为他们的籍贯都是浙江永嘉(今温州),且四人的字或号都有一个“灵”字,赵师秀号灵秀,翁卷字灵舒,徐玑字灵渊,徐照字灵晖,四人的诗歌风格、生平际遇都有相似之处,因而把他们联系在一起名为“永嘉四灵”。他们都是中下层文人,有的当过小官,有的终身未仕,本来有满肚子的愤懑不平,因此在诗歌方面,他们明确地把人生遭遇与情趣最为接近的贾岛、姚合作为楷模,以五律为写作的主要载体,苦心雕琢推敲,锤炼字句,以表现一种凄清冷漠的心境和自然淡泊的高逸情怀。赵师秀在“永嘉四灵”中排行第四,但以影响而论,他的地位最为突出。这不仅是因为在创作方面“最为佼佼者”(贺裳《载酒园诗话》)“名冠四灵”,更重要的是他通过编选《而妙》《众妙》两集,总结了同仁的艺术主张,公开打出宗法晚唐的旗帜,以“姚贾诗法” 相号召,直接影响了一大批江湖诗人,打破了“资书为诗”生硬晦涩的江西诗派横霸南宋末诗坛的局面。刘克庄《悼师秀》诗云:“夺到斯人处,词林亦可悲。世间空有字,天下便无诗。”语虽不无夸张,却反映了在大多数江湖诗人心目中赵师秀作为开启一代诗风的诗界领袖地位。 

作品赏析

《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①约客:

约请客人来相会。  ②黄梅时节:农历四、五月间,江南梅子黄了,熟了,大都是阴雨连连的时候,称为“梅雨季节”,所以称江南雨季为“黄梅时节”。意思就是夏初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  ③家家雨:家家户户都赶上下雨。形容处处都在下雨。  ④处处蛙:到处是青蛙。  ⑤有约:即为邀约友人。  ⑥落灯花:旧时以油灯照明,灯心烧残,落下来时好像一朵闪亮的小花。落:使……掉落。灯花:灯芯燃尽结成的花状物。  约客选自《清苑斋集》(《南宋群贤小集》本)。  梅子黄时,处处都在下雨,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蛙声阵阵。时已过午夜,已约请好的客人还没有来,我独自敲击桌面,震落灯花。

这是赵师秀的特“秀”之作。该诗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夏夜独自期客的情景。诗歌采用写景寄情的写法,表达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是一首情景交融、清新隽永、耐人寻味的精妙小诗。 《约客》

诗歌前两句写景,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江南夏雨图。梅雨季节,阴雨连绵,池塘水涨,蛙声不断,乡村之景是那么清新恬静、和谐美妙。但是,“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在这里并非为写景而写景,而是于景中寄寓了他独自期客的复杂思想感情。“家家雨”既描绘出夏季梅雨的无所不在与急骤密集,表现乡村之景的清新静谧,又暗示了客人不能如期赴约的客观原因,流露出诗人对绵绵梅雨这种阴雨天气的无奈。“处处蛙”既是写池塘中蛙声阵阵,又是采用以声衬静的写法,烘托出梅雨时节乡村夜晚的恬静和谐气氛,同时还折射出诗人落寞孤寂与烦躁不安的心境。这两句诗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形象而真切地表现出在夜深人静之时,诗人独自期客而客人却始终没有出现时的独特心理感受。遍布乡村、连绵不断的骤雨,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的蛙鼓,本来十分和谐美妙,但令人懊恼的是:这绵绵阴雨,阻挡了友人如约,如鼓的蛙声,扰乱了诗人的心境。此时此刻,诗人多么希望友人风雨无阻、如期而至,和他一起举棋消愁啊!

诗歌后两句于叙事中抒情,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百无聊赖、烦躁不安、茫然若失的复杂心情。窗外的雨,密密匝匝,池塘的蛙,聒聒噪噪,桌上的灯,摇摇曳曳。为了先前的约定、为了诺言、为了友谊,尽管夜已深,人已静,灯芯上的灯花拨了一次又一次,但是,诗人始终没有放弃,仍然坚持等待着“客”的到来,而有约在先的客人却一直未能露面。面对此情此景,诗人内心可谓“别是一番滋味”,那种焦虑与无奈之情更是“剪不断,理还乱”。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就是这种情和景的契合。作为由景到情的过渡,此句虽是叙写友人失约,但是,诗中却寓含了诗人几多的期盼与焦虑、几多的失望与遗憾。 “闲敲棋子落灯花”,一“敲”字用得更为精妙,再用一“闲”字加以修饰,这一细节更是让人们十分真切地读出了诗人内心几多的无聊与无奈、几多的烦躁与不安、几多的茫然与失落、几多的孤寂与闷倦。透过此句,我们仿佛看到了茫茫雨夜中,寂寞小屋内,摇曳的灯光下,形单影只的诗人枯坐桌前,无聊地把玩棋子而又茫然无奈的情景。一个重情重义而又孤寂惆怅者的形象便凸现在读者眼前。这两句实中有虚,写友人失约薄情,诗人守信重义,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和对友人的淡淡的责备,只是由于有前两句清新恬静、和谐美妙的乡村之景的渲染,才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又是那么的坦然和平静,对友人的责备又是那么的轻描淡写。 

《数日》

数日秋风欺病夫,尽吹黄叶下庭芜。

林疏放得遥山出,又被云遮一半无。

此诗风格颇类“诚斋体”。写秋风毫无萧瑟肃杀之气,诗意活泼跳脱。屈原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写秋风优柔,而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 登高》)则气势磅礴,宋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九辩》),乃因心有所梗而发为悲秋之叹,赵师秀这首诗写秋风不落窠臼,属“胸次玲珑”之作。清陈衍评诗最嗜杨万里,论此诗曰:“似诚斋。”(《宋诗精华录》卷四)

这首绝句的第一个特色是讲究炼字,颇见作者的功力。炼得妙的有二个字,一是“欺”字,不但赋予秋风以人的灵性,且富有谐趣。秋风居然也欺负起生病的诗人来,这种用自我调侃的笔调写出来的诗句,非常诙谐、幽默、风趣。二是“放”字,“无边落木萧萧下”,本令人感到非常凄凉悲怆,何况它又洒满了荒芜的庭院,可是诗人却从中看到了另一面,叶落林疏,远山顿现,不禁给人以惊喜。“林”仿佛像人一样,似乎是拉开用叶子做的帷幕,“放”出远山,既富诗情,又富画意。

这首绝句的第二个特色是富有绘画的构图美,构图是指景物的布局和取舍。诗人从全局着眼,大处落墨,绘出景物的全貌,突出它延绵不断的走向和无边无际的广度,这样就把远山的总体布局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使读者感到是在观赏一幅巨画。而“云遮一半”的取舍,实际上是用云来点染画面,更突出地反映出这首诗是用画家的眼光和笔法来体现构图美。

《有约》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前二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黄梅”、“雨”、“池塘”、“蛙声”,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读来使人如身临其境,仿佛细雨就在身边飘,蛙声就在身边叫。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的“寂静”。

后二句点出了人物和事情。主人耐心地而又有几分焦急地等着,没事可干,“闲敲”棋子,静静地看着闪闪的灯花。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本来期待的是约客的叩门声,但听到的却只是一阵阵的雨声和蛙声,比照之下更显示出作者焦躁的心情。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

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清丽可诵。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是本诗名句.生动地体现出了梅雨时节,雨不停、蛙不宁的气氛。

值得一品。 


查看更多>>



“四灵”出现的时候,江西诗派的影响已渐趋衰微。当时陆游、杨万里等人以各具特色的新风格超越了江西诗风。“四灵”在主观上也想打破江西派的藩篱,他们选择被黄、陈悬为厉禁的晚唐诗人贾岛、姚合为典范,并在写作中尽量少用典故成语,都含有与江西派背道而驰的意图。因此有人认为“四灵”诗风是对唐诗的复归。